但因此,其发挥影响的空间相当有限,它只能说服自己的信众,自己信众之外的其他宗教信众则明确地反对它。
这是儒家宪政不可回避的问题。但王道政治的问题在于将儒家价值绝对化、神圣化。
然而,他的努力遇到难以克服的困境,一方面他要保持宪政的儒家色彩,另一方面要允许合理的多元价值的存在,而这两方面不可兼顾。因此,白彤东基于儒家贤能政治所设计的孔氏中国只是由于工具性价值而接纳个人自由和权利,并不能为个人自由与权利提供实质性空间,因而它并不能真正容纳不同于甚至有悖于儒家教义的个人自由,所以,它不能够与现代社会的合理多元价值信念这一基本事实相融合。但是,现代社会的合理的多元价值观念往往不同于儒家道德,道德自治的观念并不能使儒家思想融纳合理的多元价值,并为个人自由提供实质性空间。所以,陈祖为的努力也没有解决儒家宪政如何与现代社会合理的多元价值相融合的问题。以下将分析他在这两方面的论证。
虽然他试图把个人自治的观念引入儒家,以期为儒家可以接纳多元价值奠定基础,但是,由于他要保证宪政的儒家性质,他将个人自治的范围局限在儒家道德的范围之内,实际上是将个人自治降低为道德自治。为了论证作为一种温和圆善主义的儒家思想可以接纳个人自由和合理的多元价值,陈祖为进行了两方面的努力。但他们的名声却并不太小,这与他们善于炒作、造势,好用大言、古语来自我标榜,喜以激烈观点、言辞吸引人们的注意有关。
这对普通民众具有很大的迷惑性,好像马克思主义不灵了,只能从儒学、儒教中去找立国之本和重建民族精神的支柱。其实,习近平同志的讲话传达了两个重要信息:一是新一届党中央非常重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与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有着深厚的血脉联系,中国共产党人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国家公务员考试应该增加儒学科目,把人的儒化放在首位。一百多年过去了,中国国保了,种保了,但教亡了,文化亡了。
蒋庆明确地说,他设计的王道政治方案是一条儒化当代中国政治秩序的复古更化路线。 (本报记者 曾江/整理) 进入专题: 新儒学 。
2005年,蒋庆在《关于重建中国儒教的构想》一文中又说,要将‘尧舜孔孟之道作为国家的立国之本即国家的宪法原则写进宪法,上升为国家意识形态。当代中国保守主义主要包括两大潮流:一个是当代儒学思潮,一个是当代宗教思潮。康晓光把原始儒家的仁政学说改造成一种现代仁政理论。如果以1989年蒋庆在台湾《鹅湖》杂志发表《中国大陆复兴儒学的现实意义及其面临的问题》一文为大陆新儒学之发端,那么这种思潮客观存在已有1/4个世纪了。
3 圣人教化的文化主张 张小平:大陆新儒学有着鲜明的政治保守主义、复古主义特征,正如林存光所说,他们的政治理念与文化主张、宗教诉求是融为一体的,是一个复古更化的整体方案和行动纲领。各级党校应该设置儒家经典课程。蒋庆在提倡读经活动时说,圣贤是文化之本,文化由历代圣贤创造。不过,宗教思潮大多不对现实政治问题发言,尤其不对意识形态主导权提出明确要求,因而与马克思主义、自由主义在政治思想上的对峙和竞争要少一些。
资料链接 何为新儒学思潮 关于现代新儒家,学术界对它的定义、标准、范围的看法存在一定分歧。大陆新儒家重视葛兰西关于文化领导权的思想,他们非常自觉地意识到自己做的一切工作,都是在为儒家争夺文化领导权。
第三个阶段的代表哲学家为杜维明等。 1 崇儒反马的基本立场 张世保:公开宣称要以儒学、儒教取代马克思主义的主导意识形态地位、宪法确认的指导思想地位,是大陆新儒学最核心的思想观念,也是其最重要、最基本的思想特征。
十年来,这一派在中国的思想舞台上十分活跃,自称已从边缘走到了中心。文化领导权争夺战实际上就是意识形态之间的较量。当前已进入现代新儒学运动的第四个阶段——中国大陆新儒学阶段,以2004年7月贵阳阳明精舍儒学会讲为标志,可以说是中国现代保守主义思潮发展的新阶段。也就是说,恢复儒教古代‘王官学的地位,把儒教的义理价值尊奉为中国占主导地位的统治思想。蒋庆认为,一部中国近代史就是一部中国亡文化的历史。把中国近代史说成是一部亡文化的历史,这是典型的历史虚无主义观点。
当然,不能排除有游走于二者之间者,就是在大陆与港台和海外学者之间也有互相游走(交流)现象,如杜维明就担任了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的院长,也有港台学者在大陆高校兼职,或在民间开展读经工程活动的。蒋庆的政治儒学极力鼓吹儒教王道政治的外王理想。
主张复兴儒学的文化保守派,对待主流意识形态的态度,也有温和与激进之分。在制度架构上,他构想出了一种中国式三院制的儒教宪政制度,它由庶民院、通儒院和国体院组成,分别代表民意、超越(天道)和历史文化三重合法性。
另一支是中、左翼温和派,主要为大陆学界有文化保守主义思想倾向、尊孔崇儒但不反对主流意识形态的人士,其中不乏主张儒学与马克思主义合则两利,离则两伤者。后者则指从20世纪80年代以后在我国大陆开始出现的儒学复兴运动,其中又可以分为两个支派:一支是右翼激进派,即以蒋庆、康晓光等人为代表的大陆新儒家。
秋风认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中国早已崩溃。大陆新儒家十年经营,造势力度不小,但实际影响有限,这大概也是人们更加关注普世价值、宪政民主、历史虚无主义、新自由主义等思潮,眼下还没有足够重视大陆新儒学的一个重要原因。大陆新儒家以反对西方文化、复兴民族文化的代表姿态出现,既反对全盘西化,也反对马克思主义,宣称要以儒学挽救世道人心,为万世开太平。就体量来说,后者远大于前者,其中任何一个传统宗教思潮都比当代儒学的社会影响和现实力量大得多。
在中国大陆学者中,持马克思主义儒学观的还是多数。当代儒学思潮中的少数人则有明确的政治意识形态诉求,所以也特别引人注意。
其代表人物大都是通过阅读现代新儒家的著作,受到他们思想的启发和接引而归宗儒学的。他们不是与崇儒反马的大陆新儒学公开划清界限,就是谨慎地与其保持距离。
以上集中体现了当代大陆新儒家的政治主张与制度构想。陈明则提出鹊巢鸠占说,意指中国的主导意识形态这个位子本来应该是儒学的,现在却被马克思主义占去了,其不满情绪溢于言表。
杜维明20多年前就主张儒学要同马克思主义对话,最近他和汤一介共同主持一个儒学与马克思主义课题,力图在这两个伟大的人类思想成果之间找到相融相通之处,找到结合点。《阵地战》一书作者说,在中、西、马三方对阵的三国演义中,官方的主流意识形态处于最弱势的状态,节节败退,一蹶不振,儒家主要是在同西方文化争夺文化领导权。现代新儒家是现代中国的一个重要学术流派,是一种广泛的文化思潮,而不仅是一种哲学思潮。康晓光认为,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来为共产党执政提供合法性,实际上是非常困难的。
就中国现代三大思潮格局中的发展谱系来说,大陆新儒学无疑是中国现代保守主义思想发展的一个新阶段,一种新形态,是前三代新儒学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2004年7月,当代中国的大陆新儒家学派通过贵阳儒学会讲公开集体亮相,标志着中国现代保守主义思潮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尽管他们之间在具体观点上存在某些差异,但根本政治立场是一致的,其政治意图和诉求非常明显,就是试图重新恢复儒教的国教地位,将儒家道统确立为宪法的根本原则,并据此来为当今中国创制立法。 2 复古更化的政治诉求 林存光:当代中国大陆新儒学思潮天然地带有一种强烈的政治意识形态色彩,除了崇儒反马外,还有一个特点,就是积极、明确地提出自己的政治主张和具体制度构想。
一般认为,现代新儒学可分为若干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的代表哲学家为梁漱溟、熊十力、张君劢、冯友兰等。圣人之心无私欲障蔽,理性清明虚静,能知善知恶而为善去恶。
留言0